郑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周周有约 | 优质护理“心”篇章

发布时间:2025-06-30

浏览次数:54

护理部精心策划、用心组织的优质护理服务“周周有约”活动,如同温暖的春风,吹进患者心间。这些充满创意与关怀的活动,不仅为患者带来了欢乐与希望,更是搭建起沟通与互助的桥梁,助力患者身心康复。现在,让我们一同走进上周护理部丰富多彩的活动现场,感受那些温暖而动人的瞬间。


中西医结合心理科



6月23日,中西医结合心理科组织患者参与 "听见 ' 美味 ',拍响专注" 反应力训练活动。这项精心设计的训练以 "听到食物名称即拍手" 的形式,聚焦听觉信息处理能力、专注力与动作协调性提升。选用患者熟悉的具象化食物词汇,既激发参与兴趣,又增加活动操作性,让患者在轻松氛围中锻炼认知功能。



6月26日,组织开展手工绘画活动,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丰富患者文化生活,促进身心放松,也为医患互动搭建了新平台。


临床心理科


6月23日,临床心理科瑞民街院区,结合科室“温馨康复”理念,在餐厅活动区举办“卫生纸赛跑”趣味游戏,患者用卫生纸卷制作“赛跑道具”,将康复理念与趣味体验结合,通过创意道具制作与集体互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情绪宣泄的出口,也借助社交场景增强了康复过程中的心理支持,展现了科室在人文关怀与康复治疗上的创新实践。


6月25日,临床心理科瑞民街院区组织患者和家属共同进行了一场艺术疗愈手工活动——“七彩花瓶”。患者绘制专属 “家庭幸福瓶子” 外形,在瓶内用缤纷色彩粘贴幸福元素,从空白的平面到立体作品的转化,一方面更好的发掘患者自身积极的心理能量,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患者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状态。


6月24日,临床心理科宜居健康城院区给患者带来了一场记忆大比拼,通过一些广为人知的经典台词让大家凭借记忆说出电视剧或小品的名称。通过思考和猜测,大脑得到了锻炼,反应能力也得到了增强‌。猜台词的过程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能够激发患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大家在娱乐中学习和成长‌。



6月27日,临床心理科宜居健康城院区开展了一场温暖而深刻的自我和解之旅。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非是放弃成长,而是以更慈悲的眼光看待真实的自己。患者们通过游戏出错发现了不完美的自己,通过绘画发现有缺点的自己……但是大家却在不完美的自己中发现力量。缺陷可能是未被认领的天赋;注意力涣散或许是创造力的源泉;接纳自己不是终点,而是与生命建立真诚关系的起点。


儿童青少年心理一科


6月23日,阴雨绵绵,阻挡了患者外出的脚步,却挡不住儿少科病房里的欢声笑语。为丰富住院患者的住院生活,缓解疾病带来的不适与压力,儿少一科精心策划并开展了“守护童心 乐享童趣”主题活动,通过趣味游戏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场温暖欢乐的心灵之旅。


6月25日,开展了一场充满爱与治愈的特别活动,带领患者踏上 "探索自己,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的心灵之旅。活动引导孩子们直面内心,在互动中认知自我、拥抱缺憾,让治愈不仅停留于身体康复,更延伸至心灵的成长与蜕变。儿少科始终以 "爱" 为舟,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


6月27日,儿少科开展“如何做好自己的情绪管理”主题活动。鼓励大家通过书写、绘画、运动等方式表达情绪。现场发放纸张,让患者写下近期困扰自己的情绪和事件,随后邀请几位自愿者分享。同时推荐适合患者和家属的运动方式,如散步、瑜伽,说明运动对释放压力和改善情绪的作用。



儿童青少年心理二科


6月26日,儿少二科病房开展 “气球大比拼”,借助气球轻松欢乐的属性,让患者在趣味活动中暂时摆脱疾病带来的焦虑紧张,缓解情绪压力;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通过合作与竞争改善患者社交退缩状态;患者在完成吹气球、传递气球等任务中收获成就感,提升自信心;活动打破传统病房压抑氛围,营造出温馨的环境,全方位助力患者康复 。



睡眠抑郁科


6月24日,睡眠抑郁科组织患者参加“挑战反应力,点燃康复力”活动,反应力游戏以趣味竞技形式,帮助患者提升身体协调性和思维敏捷性;医生科普宣教环节则聚焦大家对精神科知识需求以及日常服药的重要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递专业医学知识,帮助患者掌握科学健康管理方法。活动不仅提升了患者科学健康管理意识和对治疗的依从性,更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6月27日,为强化患者安全意识,睡眠抑郁科组织患者开展了消防知识普及与实战演练活动。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等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火灾预防、逃生自救等知识,并现场演示灭火器、消防栓使用方法。随后组织模拟火情疏散演练,确保每位参与者熟悉逃生路线与应急流程。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患者及家属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


医疗救助科


6月24日,医疗救助科患者们在安全轻松的氛围中,一起挑战注意力与反应力!通过“背转抢杯子”的趣味游戏,放松心情、结交朋友,还为患者准备惊喜小奖励,帮助患者在欢乐互动中释放压力。



6月27日,医疗救助科组织患者玩“立水瓶”游戏,其过程中需要手部握持、手臂控制、平衡调整等动作,很好地锻炼了患者的手部精细动作、肢体协调性和肌肉力量,同时提升注意力与专注力,缓解负面情绪,增强心理愉悦感。


心身医学科


心身医学科在6月23日和24日分别举行了心灵成长活动和趣味羽毛球接力赛,不仅提升了患者自我认知,增强情绪调节力,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心理韧性,助力个人心理发展与成长,也增强了患者体质,培养协作精神,激发竞争意识,丰富了住院生活,为患者带来运动乐趣与健康活力。



6月26日,心身医学科组织患者进行正念冥想练习。正念冥想练习旨在增强自我觉察、减轻压力及焦虑,提升专注力与情绪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和谐,进而提升生活满意度与幸福感。


6月27日,组织患者参与“你比我猜”游戏,旨在锻炼患者注意力与反应力,强化语言表达及肢体表现能力,促进病友间互动交流,打破社交壁垒,同时营造轻松氛围,助其释放压力、改善情绪。


成瘾医学科



6月27日,成瘾医学科带领患者开展“快乐小锤手”活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能转移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减轻心理压力。


早期干预一科



6月23日,早期干预一科举行“嘴巴嘟嘟-筷子大挑战”活动,患者们用各种表情夹起自制的“筷子”,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此活动提高了患者的肺活量和专注力,使患者能够在活动中成长,在活动中感悟,在活动中收获温暖和力量。


6月27日,组织患者参加“快乐解压之吹纸条”活动,此活动是患者将最近心事写于纸条上,治愈画面定格成温暖瞬间。旨在引导患者通过简单的 “书写 + 吹气” 动作,学会主动舒缓内心情绪,在一呼一吸间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让积压的烦恼随气流飘远,让快乐的印记乘微风起舞。


早期干预二科


6月25日,早期干预二科举行“在这里留下你想说的一切”活动,鼓励患者用彩色爱心便利贴书写心声,留言形成温暖磁场,激活希望感。方寸纸片,承载万千心事;一墙心声,共筑疗愈之路。看到她人心声,患者感知“并非独行”,强化群体认同与安全感。



6月27日,早期干预二科组织病人玩“心绪千纸,折纸寄心”游戏。一张薄纸,几折翻转,在患者的手上便开出了花朵,在折痕与欢笑中,爱意与快乐便被折进了每一个立体作品里,看平面变成立体,焦虑也被慢慢抚平,患者更是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这让我们与患者心靠的也更近。


心境障碍一科


6月24日,心境障碍一科组织患者开展 “左抓右逃” 和 “爱心传递” 活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患者在游戏中尽情释放情绪。活动过程中,大家相互配合、彼此协作,不仅加强了交流互动,有效提升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意识,更增强了病区凝聚力。患者在活动中收获成就感,进一步树立康复信心,显著提升住院体验。



6月25日,心境障碍一科带领患者进行“不倒森林”游戏。通过反复练习“稳住-传递-调整”的循环,患者逐渐将“我控制不了自己”的无力感,转化为“我能在团队中创造价值”的积极认知。这种小胜利积累是药物无法替代的心理疗愈。


6月28日,心境障碍一科组织患者及家属开展 “嘟嘴传吸管”“好朋友” 趣味游戏。活动以简单有趣的形式,引导参与者积极互动、表达情感,通过团队协作任务增强彼此联系,打破社交隔阂。现场欢声笑语不断,大家在互相鼓励中拉近心理距离,有效改善社交退缩问题,同时也让负面情绪在轻松氛围中得到缓解。


心境障碍二科


6月25日,心境障碍二科组织患者参与 “无声猜生日” 游戏,通过肢体动作、数字比划等非语言方式猜测对方生日,以 “用心探索你的重要时刻” 为核心寓意,在默契互动中传递关怀。该活动作为破冰形式,既能打破社交隔阂,又能让患者在非语言交流中感受被关注的温暖,以独特的方式增进彼此间的情感联结。


此外,当天还组织患者及家属评选“康复之星”,“康复之星”是生命韧性的象征,从病痛到重生的胜利者,既是对康复者个人努力的肯定,也是医患关系、社会关怀的具象表达。


6月26日,心境障碍二科根据患者喜好组织“棋艺大比拼”活动,象棋、飞行棋、大富豪……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更蕴含着多层次的康复意义和心理疗愈价值,同时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全面康复。



6月28日,心境障碍二科组织患者参与有氧健身操活动。这项兼具康复训练与精神抚慰的运动,以肢体律动传递生命激励——病友们在同步的抬手、迈步间互相鼓励,通过眼神交流打破疾病带来的孤独感,构建起同舟共济的"互助同盟"。


护理部开展的这些活动,始终围绕着患者需求与康复目标,用爱与专业为患者营造温馨、积极的康复环境。未来,护理部也将继续秉持初心,不断推陈出新,策划更多形式多样、富有意义的活动,为患者的康复之路保驾护航。


优质护理服务“周周有约”,期待下一次与大家相遇,共同书写更多温暖故事!